足底筋膜炎

1. 原因:足底筋膜起于跟骨底内侧,与远端的趾骨相连分裂为五束,这些纤维同时与周围的真皮、横向的跖韧带以及屈肌腱等紧密相连。尤其在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运动增加足底筋膜的张力与足底纵弓。而其本身又缺乏弹性,仅能延长约 4%。本病多由反复的小创伤及过度紧张引起。近来人们多认为其为非炎症反应,称为「足底筋膜退变」更合适。

由于跟腱或腓肠肌紧张而导致的踝关节屈曲减少,与足底筋膜炎的发展也有一定关系。肥胖,过度负重,以及其他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鞋不适,过度训练以及距下关节活动度降低。高足弓与扁平足也是诱发足底筋膜炎的重要原因。

2. 病理学表现:胶原纤维粘液样变性,血管成纤维细胞肥大与钙化,而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细包浸润报道很少。

3. 临床表现:病人经常感受到起始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更加明显,行走数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增长或站立时间增加,疼痛又加剧。疼痛呈锐性疼痛而没有放射性。

4. 体格检查:多于跟骨结节周围局部压痛明显,沿筋膜走行触及压痛,足底筋膜紧张时更加明显(如图 2),例如踝关节背伸时。

图 2 第一拇的过度背伸可以导致足底筋膜的过度牵拉,造成疼痛。示指所示:紧张的足底筋膜。图片引自:David D www.yihu.com J Sport Med.2004

5. 诊断:负重的足部平片是必要的,用于发现骨刺及钙化,然而尸检表明:骨刺多集中于趾短屈肌起始部而非在于足底筋膜疼痛部。

6. 治疗:对于所有病例均应非手术为主,休息,功能治疗,自行拉伸训练,脚后跟垫,矫正器械,冰敷,NSAID,减肥。光足活动以及不合适的足垫及其他是不推荐的。恢复足弓的鞋有助于减少第一跖趾关节背屈,有助于减少足底筋膜的最大张力。8 周时与跟腱拉伸作用相比,足底筋膜拉伸的效果更好。然而,2 年随访效果一般。

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夜间固定,处方药,矫正器械,固定。其中固定的作用为:预防与纠正足底筋膜与腓肠肌的位置。以及应用矫正器械。仅有一小部分需要使用局部注射药物及体外超声治疗。

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证明短期有效而长期效果不明显。其副作用同时有:足底筋膜的撕裂,而不仅仅是单独的并发症,还包括:足弓紧张,侧面以及背面中足紧张,外侧足底神经功能障碍,应力骨折,锤状趾畸形。还包括:局部皮肤及脂肪萎缩,局部发红,损伤到周围的血管、神经。导致高血糖,肌腱损伤,感染以及面部潮红。

ESWT:使用声波消除炎症反应,理论上可以导致新生血管及修复。然而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其比安慰剂作用明显为。脉冲辐射电磁场治疗、A 型肉毒素治疗以及 PRP 治疗均效果不明显。

手术治疗:局限于筋膜切开而非去除骨刺。过去几十年内窥镜由于其康复时间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效率可达 76%。对于腓肠肌萎缩的病人可以采用腓肠肌松解,81% 的患者疼痛减轻。

预防及康复训练包括:1、松解筋膜和肌肉 2、拉伸筋膜和肌肉 3、强化肌肉力量训练 4、神经肌肉控制练习。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