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该如何调理?

什么是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为什么女性多脾胃虚寒呢,因为女性体质偏阴性。脾胃乃后天之本,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

脾胃虚寒的原因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

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脾胃虚弱的症状

脾胃虚寒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欢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胃虚寒该如何调理

脾胃虚寒并不是一种疾病,也没有一种对应的药物就能医治痊愈,但这并不代表就能忽视脾胃虚寒的病因,甚是是脾胃虚寒症状带来的危害。我们通常讲“养胃”而不讲“治胃”,可见脾胃虚寒通过平时注意避免不良的饮食起居习惯,再配合一些中药调理是可以养好的。

1

注意冷暖: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2

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3

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

5

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服用健脾的中药:山楂、陈皮、山药(超微中药健脾三宝)白术、茯苓、砂仁、干姜等进行调理。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胃虚弱身体又怎么会好,脾胃调理需掌握方法长期坚持方有良效。

脾胃调理之八大法

其一、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其二、爬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请列位看官注意,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所说的微言大义,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其四、推腹法。

最好平躺在床上,先用双手握拳(用掌跟也可以),从心窝下腹部正中的任脉开始往下推,然后是沿着胃经、脾经、胆经等等经络区域,依次推,在推的过程中力度要适中,并同时感觉腹部有无异样,如此循环往复推上10-20个轮回,期间可能会感觉到腹部表皮某个区域疼痛,或酸,或麻,或有水声,这些表浅的问题很快就暴露出,并随着推渐渐的发散,移动,前进,最后消失。腹部侧面由上至下,从下至上,用手掌从腋下开始下推直到腰部这样三十六次左右即可。

绝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过此法来解决。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那就是所谓的“术”的层面的问题了!

其五、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

其六、捏脊法。

简言之,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其七、吞唾液养生法。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其八、拉筋。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好采用卧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显著!

脾胃虚寒调理之饮食篇

A、对于大多数现代人而言,脾胃虚弱其实主要就是脾阳虚,胃肠有寒。所以可以在每天早上喝一碗姜糖(红糖)水,以去除肠胃里的寒气。

B、可以吃点韭菜,韭菜补肝、肾、胃之阳气。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