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
隐睾是睾丸下降异常的总称,是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从腹部腹膜后下降到阴囊,包括睾丸缺如、睾丸下降不全和异位睾丸,是小儿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隐睾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发病率呈逐渐下降。早产儿为30%,体重不足1800g的早产儿高达60%-70%,新生儿为4%。1岁时降至0.8%-1.82%,成年人为0.3%。隐睾有遗传倾向,家族中发病率接近14%。隐睾2/3为单侧,1/3为双侧。右侧隐睾占70%,左侧占30%。 [诊断]一、临床表现
阴囊空虚:单侧者阴囊发育不对称,患侧阴囊发育差,空虚。双侧者表现为双侧阴囊发育差,甚至无明显阴囊,阴囊内无睾丸。
二、检查
B型超声波检查:在腹股沟管内可探测到睾丸组织,因睾丸发育差,其准确性不高。
盆腔CT:有时可见腹腔内睾丸。
腹腔镜检查:腹腔镜能较准确判断睾丸位置及发育,尤其是对不能触及的隐睾意义大,能发现隐匿与腹腔内的睾丸。
三、鉴别诊断
1、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呈豆形,质地坚硬,大小不一,数目较多,活动度差,阴囊内有睾丸存在;而隐睾边缘光滑,质地韧而有弹性,有一定活动度,常合并腹股沟斜疝
2、男性假两性畸形:常合并隐睾,但外生殖器严重畸形,如尿道下裂、阴囊分裂,甚至呈现女性外阴,性染色体为XY/
3、回缩睾丸:小儿提睾肌反射敏感,受到某些刺激如寒冷、惊吓后,提睾肌收缩,可将睾丸上提至皮下环,甚至腹股沟管内,易误诊为隐睾。检查时应安抚幼儿情绪,注意体温,取髋外展屈腿卧位或坐位检查,可避免外界因素诱发提睾肌收缩而造成误诊
[治疗]
1、激素治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次1000-1500IU肌肉注射,每周2次共9次;或者每次1000IU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10次。总量控制在10000-15000IU之间。激素治疗适合使用于1岁以内患儿,6个月后即可开始使用;在术前未使用者术后仍可使用,能改善睾丸血循环,促进睾丸发育
2、手术治疗:激素治疗无效和就诊年龄已超过1岁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即隐睾治疗必须在2岁以前完成。手术方式有:(1)睾丸下降固定术(2)自体睾丸移植术(3)萎缩睾丸切除术,此术式不适宜用于双侧隐睾患儿。目前比较流行微创手术腹腔镜探查,隐睾无张力下降更彻底。
[疗效评估]
治愈标准为睾丸降入阴囊,无回缩,下降的睾丸发育良好
好转标准为:睾丸降至外环口下方、阴囊上方,下降的睾丸发育尚好
无效指标为:睾丸未能降至外环口下方,而是位于腹股沟管内或更高位,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