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给孩子立规矩
中小学生经不住老师批评就跳楼,被逼迫学习孩子用斧头砍死亲生母亲,班长没选上就不去上学了,复旦高材生为了芝麻粒大小的事毒杀舍友……层出不穷的教育事故说明当下中国教育显然是出了问题。问题在哪儿呢?症结只有一个,现在的孩子没规矩!试问,就是因为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即便再严重些,就是被老师骂了打了,也不能回家跳楼啊!连这点事都扛不住,将来何谈担当社会责任啊?孩子家长的痛苦当然我们是同情的,但只要出现这样的悲剧,家长一定是想学校和老师索赔,动辄就打着“还我孩子”的条幅到学校去闹,最后学校无奈,赔钱了事。整个过程中一些伪专家和不负责任的媒体无不兴风作浪,全都逼问学校:“为何不尊重学生,为何体罚学生?”等等此类看似站在道德至高点实则丝毫不接底气的问题。整个舆论被裹挟着发生着不合常理的扭曲,像一串重重的枷锁,最终将学校和老师捆绑在耻辱柱上,百口莫辩,只得低头认罪。
老师固然有他们的责任。但家长也难辞其咎,是谁把心态如此脆弱不堪一击的孩子送到了学校!是家长!是家长执行的一味溺爱的家庭教育酿下了悲剧的源头。但专家们和媒体们从不怪罪家长,出了事就是老师的错,长此以往,学校就成了弱势群体。
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每一个家庭大多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一诞生自然就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大人们百般呵护,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在放大镜下过分关注做的结果就是孩子把一切给予都当做理所当然,把自私自利也当做理所当然。一不如意,就会对大人打骂而大人们听之任之的现象满大街都在发生。从没有受过气的孩子进入学校就会发现,别人并不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样照顾他,于是就忍受不了,不愿去上学,遇到批评更是难以承受,严重者就跳楼自杀。如此看来,计划生育造成的家庭孩子稀缺被家长过分宠爱应当是现在孩子没有规矩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是错误舆论的导向。伪专家们总是鼓吹西方教育如何尊重学生、如何平等地看待学生、如何让孩子张扬个性等等。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西方教育的一个方面。大家都知道,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一般有两条道路,一是公立教育,二是私立教育。相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一个人从小到大衣食住行不用发愁,很多孩子自小就胸无大志,不愿意那么累得活着,这样的孩子选择公立教育,公立学校只负责教育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和普及基本的知识。另外一些孩子出生贵族家庭,沿承了整个家族奋斗拼搏的基因或从小立志成为国家精英,这样的孩子就选择私立教育,外国的名校都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那就非常严格了。在如何培养精英方面东西方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付出”和“约束”成为精英教育的两大核心。以被英国人誉为“首相摇篮”的伊顿公学为例,外表必须常年穿着燕尾服,里面的衬衣却用不同的颜色区分着不同级别的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只存在于人格方面和个人尊严方面,社会地位是有着差别的。要求必须在学校里住宿,日常生活与学习都要遵循严格的时间规定。一旦违反,必受惩罚。“让孩子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付出代价”是精英教育的不二法则。唯有如此,才能培养一个人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学招生并不是不看成绩,只看综合素质。好的成绩只是基本底线,哈佛、耶鲁和斯坦福等著名高校对成绩的要求都非常高,满足了成绩这个最基本的底线之后,才看你的综合素质,你的学习过程的表现。美国很多州至今保留着允许老师体罚学生的法律。教育文化中只有怎样体罚更合适更合理的争论,在该不该体罚上从来不用争论,答案是肯定的。
而我们国内的伪专家们却打着“尊重学生”的名义不允许我们的老师体罚学生。我们当然要尊重学生,更要教育学生尊重每一个人,敬畏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但尊重并不等于没有惩罚。孩子犯了错我们惩罚他反而对他是一种莫大的尊重。“不能体罚”的舆论同样让家长们如获至宝,因为这为溺爱孩子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暗中契合了家长们担心孩子受惩罚的私心。于是,老师们再也不敢体罚,知道只要体罚,家长就会不依不饶,自己就会面临丢饭碗的风险。加之,目睹了个别老师因为体罚学生所制造的悲剧对自身造成的难以挽回的影响,无不内心颤抖。老师的私心也出现了,那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管就不管,明知该管而不敢管。长此以往,遭殃的只能是孩子。
很不同意某些专家的看法,说要和孩子交朋友。我还是认为,家长就是家长,孩子就是孩子,位置上是有差别的。孩子就要无条件服从家长的决定。否则,孩子就只听对的,他认为你说错了就可以不听。那样,到了社会上自然会恣意妄为。必须要给孩子立规矩,规矩在学校就是校规校纪,在家就是家规。中国古代望门之族都有家规,延续几代,就会形成家风。李嘉诚深知家规的重要性,对几个孩子要求极为严格,不允许孩子找娱乐圈的女性做妻子,哪怕梁洛施已经给李泽楷生了儿子,可还是不让梁洛施进家门,只有这样才能守得住富贵。
米歇尔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访问中国期间,透露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家规——
家规”之一,是不许使用科技产品。如不到周末不允许看电视、动手机,做作业时才可以用计算机。因为真正的创造,需要动手培养。许多父母图省事,往往过早让孩子接触电视电脑手机,结果孩子对这些东西产生强烈的依赖,无法静心。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家长来说,真是有切肤之痛的实感。
“家规”之二,是两个女儿必须参加两种体育锻炼,一种是她们自选的,一种是米歇尔规定的。理由是孩子不仅要体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乐趣,也要知道怎么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并且不断进步。现在父母往往过分迁就孩子的兴趣,而不懂得既要“为所欲为”,也要“为所不欲为”。
“家规”之三,是要求女儿每次出门旅行,不管学校是否要求,都必须写一篇旅行报告,讲讲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人可能认为,带着这样的负担旅行,可能会影响孩子旅行的乐趣,但是,旅行如果有了这样的要求,就会更加自觉,更加用心,知道得也会更多。写作,是思考的开始。
这就是一个贵族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我们中国的家庭在这方面已经大不如从前,没有规矩,只有无休止的溺爱。最后溺爱变成毒害,让孩子经不起风吹雨打,脆弱的桅杆随时有折断的危险,家长的挂念却像牵引风筝的丝线,风筝越来越远,丝线只能崩断。
规矩,就是从小让孩子懂得做人做事都要有分寸,不能逾越基本的道德底线。而“规矩”的树立是需要在恰当的年龄来完成。等到十五六岁了,上网成瘾了,再来树立堪比登天。所以,家长们和老师们,一定要明白个中道理,在该管的时候,一定要勇于管理,让孩子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