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中医治流感
目前,我国大陆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流感流行季节,而且活动水平呈现继续上升趋势。感冒患者前来就诊,医生首先要分清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才能更好地进行治疗。

以“伤寒”理法论治流感
流感是人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与普通感冒的病因不同,不是同一种疾病。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易变,因此,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会有不同的流感病毒。早期治疗是关键,戴口罩、洗手是常规预防方法。
中医学无“流感”一词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以“伤寒”为诊断,且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后世又将其分为“伤寒”和“温病”两大类。《周礼》提出了“疫病”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到不同于一般的伤风、感冒,它是一种具有一定传染性、容易造成流行,以发热、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今冬流感以甲型H1N1病毒感染为主,少数患者感染的是甲型H3N2病毒。他认为,从中医角度看,由于气候变化较大,忽冷忽热,由内热积聚、外感寒症引起高热不退,以表寒里热为基本病机。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咽痛,或兼有恶寒、肌肉酸痛、头痛等里热症状。发烧一般持续5天左右,而后会出现咳嗽等症状。中医诊断以温病为主,部分为太阳病伤寒,以风热袭肺证、热毒壅肺证为主,病位在肺、卫、气。
病因根源还是正气虚
西医认为,流感病毒感染、寒温的变化及劳累等是流感发病的关键因素。这与中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诱因,夹杂疫戾毒邪的发病认识是一致的。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流感的发生与病毒有关,更与正气虚相关。因此,发病季节不集聚,保护好正气才能更好地预防。
因季节不同、气候不同,中医对流感有“伤寒、热病、温病、湿温、风温、春温、冬温等”不同诊断,防治流感方法、药物也不同。中医防治流感不仅有效,更不会出现病毒的耐药现象。2009年甲型H1N1全球爆发蔓延,相关专家用治疗“伤寒”的经典方麻杏石甘汤和治疗“温病”的经典方银翘散为基础方,经过半年多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功优选出了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临床研究成果不仅得到了国内外中西医专家的认可,以金花清感方为基础的金花清感颗粒因能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还正式获得国家批准上市。
以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为代表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治疗流感,也开展了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充分证明了部分治疗“感冒,外感发热”中成药治疗流感的有效性。包括这几个药在内的十多个中成药,也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中医治疗的推荐用药。

注重初期和重症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仅及时修订了2018流感诊疗指南,还成立了国家层面的流感救治专家组。各省市均有救治体系,各地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防治方案,推荐了治疗流感的有效处方和中成药。因此,科学、规范治疗是关键,切忌滥用抗生素和输液治疗。在及时就诊、正确隔离的同时,还可用白萝卜煮汤或放些葱白等辅助治疗,不仅能提高疗效,更能保持“正气”。
中医药治疗流感的关键在于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疗,把握病机,辨证施治。由于今冬流感为外寒内热,寒热错杂,所以治疗应采取寒热并用,以期外解表寒、内清郁热。在用药方面,可运用麻黄、羌活、独活、防风、柴胡、葛根等解表药物,银花、石膏、知母、黄芩、栀子、青蒿等清里药物,青果、射干、杏仁等利咽止咳的药物。如果内热较重,可加点大黄。
针对小儿的高热,若发热期长,不要盲目使用退热方法,能用中药退热,就不用西药退热。特别是不能盲目追求捂汗、出汗,否则易损伤正气。体质较强的儿童,可以在大椎穴刮痧退热,体质较弱的儿童则不宜使用。能否使用这类中医外治法,需遵医嘱。
文/全国流行性感冒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编辑/ 管仲瑶